关于贯彻执行《高处作业分级》等二项国家标准的通知

基本信息
  • 发文字号劳人护〔1983〕29号
  • 效力级别国家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发布日期1983-08-12
  • 实施日期1983-08-12
  • 发布机关劳动人事部
正文

  关于贯彻执行《高处作业分级》等二项国家标准的通知

  我部委托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起草的《高处作业分级》及委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起草的《安全电压》等两项国家标准草案,业经国家标准局分别以国标发1983143号和297号文批准,其编号、名称和开始施行的日期为GB3608-83《高处作业分级》自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起施行;GB3805-83《安全电压》自一九八四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标准》文本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发行,应以出版社《标准》文本为准。

请各地区、各企业主管部门为贯彻执行两项《标准》做好准备工作。

  附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

   Classification of works at heights

  GB3608-83

  国家标准局1983年发布,1984年1月1日实施

  本标准为高处作业的基础标准,是高处作业时,采取劳动安全防护措施和加强劳动安全科学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高处作业。

  1.基本定义

  1.1高处作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1.2坠落高度基准面

  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1.3最低坠落着落点

  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为该作业位置的最低坠落着落点。

  1.4高处作业高度

  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2.高处作业的级别

  2.1高处作业高度在2米至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2高处作业高度在5米以上至15米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2.3高处作业高度在15米以上至30米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2.4高处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的种类和特殊高处作业的类别

  3.1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

  3.2特殊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风速10.8米/秒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高处作业。

  ,称为异温高处作业。

  ,称为雪天高处作业。

  ,称为雨天高处作业。

  。

  ,统称为带电高处作业。

  ,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悬空高处作业。

  ,进行抢救的高处作业,称为抢救高处作业。

  3.3一般高处作业系指除特殊高处作业以外的高处作业。

  4.标记

  高处作业的分级以级别、类别和种类标记。

一般高处作业标记时,写明级别和种类;特殊高处作业标记时,写明级别和类别,种类可省略不写。

  例1:三级,一般高处作业

  例2:一级,强风高处作业

  例3:二级,异温、悬空高处作业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起草。

  附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安全电压

   Safety Votlage

   GB3805-83

   制定本标准是为了防止在工矿企业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因触电而造成的人身直接伤害。

  当电气设备需要采用安全电压来防止触电事故时,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选用本标准中所列的不同等级的安全电压。

  本标准不适用于水下等特殊场所,也不适用于有带电部分能伸入人体的医疗设备。

  本标准中的《安全电压》相当于国际电工委员会出版物中的《安全特低电压》Safety extra--low Voltage。

  1.定义

  1.1安全电压

  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

这个电压系列的上限值,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任何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均不得超过交流50赫兹--500赫兹有效值50伏。

  1.2人身直接伤害

  因电流本身的作用而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2.等级

  2.1安全电压的等级及选用举例见下表:

  2.2当电气设备采用了24伏以上的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其电路必须与大地绝缘。

  2.3安全电压的选用及使用条件,由各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具体规定。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目录
设置
设置
正文字体
微软雅黑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A-22 A+
保持设置恢复默认
免责声明: 本站法规是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本网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法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同时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